|
|
|
个人支票推广为何步履维艰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7:3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三位金融研究专家接受本报采访 银行缺乏利益驱动推展相关业务不力 信用体系技术支持欠缺成为制约因素 主持人:杜文博 嘉 宾:贺力平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陈 颖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杨思群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实现个人支票等票据的全国通用,将成为下阶段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目前,央行已决定年内在广东省试点省内通行个人支票,并进一步研究全国通用支票试点。是什么制约了个人支票在我国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报专访了有关专家。 个人支票频遭冷遇 问:个人支票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极为普遍,在我国,个人支票是怎样一种情况? 贺力平:从国外经验看,信用卡业务是在个人支票账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支付服务。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跨越了个人支票账户发展的这个阶段,那主要是因为我国银行在推广信用卡业务时,借助了机构信用或法人信用这个手段,而不是社会居民以个人身份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开户。当银行面向纯粹以个人身份出现的居民客户时,信用卡业务推广的速度似乎并不快,这也说明,个人支票账户目前在我国普及的速度较慢。 陈颖:早在1986年,我国就已在广州、上海、深圳等7个城市,针对个体工商户试点推出个人支票,但无疾而终。1995年,这7个试点城市又向市民推出了个人支票业务,依然没有成功。目前只有几家银行在做,并且用户很少。这对于业务复制性很强的金融业显然并不正常。 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问:个人支票在我国一直没能推广开来,其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哪些? 杨思群:个人支票能够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个人支票业务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往往不能从中得到太多的利润,所以缺乏动力。最重要的是,如果本银行的支付渠道越便利,而其它银行没有相应的服务,那么本银行资金外流到其它银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对本银行是不利的。所以,各个银行都会观望其它银行的行动,如果因为没有提供这种服务而影响到自己银行吸收存款和吸引高端客户了,银行才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一般居民来讲,一般的小额支付用现金、银行卡是很方便,很少会取用大笔现金。他们要求银行提供支票服务的动力也不太强。个人支票更多地是提供方便的支付服务,透支只是其附带功能。与个人支票相比,银行在推广信用卡的过程中能获得利益,其推广信用卡的热情就要高过推广个人支票。 陈颖: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也是造成个人支票推广困难的重要原因。前两次的试点,实际上都面临着同一种制约因素:我国尚不具备推广个人支票的信用环境。其一是人们的观念问题。从历史上看,我国民众习惯使用现金,导致现金使用量巨大,由于我国居民长期以来未接触过支票,很难要求他们主动地使用支票或接受支票。其二是客观条件不具备。因为支票的使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包括信用保证制度、银行服务系统以及一些具体问题如辨明个人签名的真伪。 防控信用风险是关键 问:社会信用体系对个人支票的推广无疑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我国银行为降低信用风险应做哪些改进? 贺力平:在中国,征信体系可能还不是很完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没有讲信用的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讲信用的,而他们却没有得到银行等机构的“鼓励”。银行不应单纯地要求社会改善信用,然后再提供相应的服务。 那么,在个人业务方面,银行如何去建立信用识别和奖惩机制呢?银行只能通过向个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业务去识别个人信用,并通过后续的服务业务来体现他们基于前期信用业绩对个人客户的奖惩。换言之,银行需要将个人信用识别和奖惩机制“内在化”于自身活动中。 陈颖: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个人征信系统从2006年1月开始在全国正式运行。在客户向银行申请办理个人支票业务时,银行可以利用征信系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此外,银行还规定申请人须有稳定的资产和收入,同时要求申请人要在银行开户,并存入相当数额的存款用于支付。目前也有商业银行推出“个人支票保付系统”,受票人可通过银行的专线电话查询出票人签发的支票的保付情况,杜绝空头支票现象。 个人支票依然有市场 问:据对我国个人支票业务的现状分析,您认为未来个人支票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贺力平:尽管以支付卡为主的信用卡借助于机构信用的因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卡普及中所面临的个人信用问题得到了解决。迟早有一天,银行需要在走了一段“弯曲的捷径”之后回到真实的起点上,直面个人信用问题,并通过开拓个人支票账户业务来应对。这一天,宜早不宜晚,因为它在未来的中外银行竞争中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杨思群:个人支票在金融服务中还是有市场的,若要推广个人支票业务,还是要由人民银行提供政策支持。把这项服务作为一个个人活期存款账户的服务标准予以确定。有了该功能,个人可以方便地自愿选择使用个人支票进行支付。
【发表评论 】
|